【乡书何处达,归雁洛阳边】“乡书何处达,归雁洛阳边”出自唐代诗人王湾的《次北固山下》。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,以及对家书无法送达的无奈与惆怅。在古代,由于交通不便、信息闭塞,人们往往通过飞鸟传递书信,而“归雁”则成为寄托思乡情感的重要意象。
一、诗句解析
词语 | 含义 | 作用 |
乡书 | 家书、书信 | 表达对家乡的牵挂和思念 |
何处达 | 哪里能到达 | 表现书信难以寄达的无奈 |
归雁 | 迁徙归来的大雁 | 象征传递信息的媒介,也代表思乡之情 |
洛阳边 | 洛阳附近 | 地名,代指远方或故乡 |
二、诗句背景与意境
王湾在旅途中经过北固山,看到江水东流、大雁南归,不禁触景生情,写下了这首诗。诗中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变化,还抒发了游子对故乡的深切怀念。“乡书何处达”表现了诗人对家书能否顺利寄回的担忧;“归雁洛阳边”则借大雁的飞行路线,暗示了诗人希望借助自然力量传达思念的愿望。
三、文化意义
1. 思乡情怀的象征
“归雁”在古代文学中常被用来象征思乡和离别之情。大雁南飞北归,往返有序,寓意着时间的流逝与归家的渴望。
2. 对亲情的珍视
在交通不发达的时代,一封家书是亲人之间最重要的联系方式。因此,“乡书”不仅是文字的载体,更是情感的纽带。
3. 人与自然的关系
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,表达了内心的情感波动,体现了古人“天人合一”的思想。
四、现代启示
在今天,虽然我们可以通过电话、网络随时与家人联系,但“乡书何处达”的情感依然存在。无论身处何地,人们对家乡的思念、对亲人的牵挂从未改变。这句诗提醒我们,珍惜与家人之间的沟通,不要让距离成为情感的障碍。
五、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出处 | 王湾《次北固山下》 |
主题 | 思乡、离别、情感寄托 |
意象 | 归雁、乡书、洛阳 |
情感 | 对故乡的思念、对家书的期盼 |
现代意义 | 强调亲情的重要性,提醒人们珍惜与家人的联系 |
结语
“乡书何处达,归雁洛阳边”不仅是一句优美的诗句,更是一种跨越时空的情感表达。它让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,不忘回头看看那片熟悉的土地,感受那份来自心底的温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