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鞭辟入里是什么意思】“鞭辟入里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形容分析问题或评论事物时非常深入、透彻,能够直击问题的核心。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的文学作品,具有较强的文学色彩和文化内涵。
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,以下是对“鞭辟入里”的详细总结,并以表格形式展示其关键信息。
一、成语释义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鞭辟入里 |
拼音 | biān bì rù lǐ |
出处 | 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:“言之者无罪,闻之者足以戒,故曰‘鞭辟入里’。” |
本义 | 原指鞭打到身体内部,比喻深入剖析问题的本质。 |
引申义 | 形容分析问题深刻、切中要害,不浮于表面。 |
二、使用场景
场景 | 说明 |
学术讨论 | 用于评价他人对问题的分析是否深入。 |
文章评论 | 表示某篇文章观点犀利、见解独到。 |
日常交流 | 用来夸赞他人说话或写作有深度。 |
三、近义词与反义词
类别 | 成语 |
近义词 | 切中要害、直击本质、深入浅出 |
反义词 | 浮光掠影、蜻蜓点水、泛泛而谈 |
四、例句解析
例句 | 解析 |
他的分析鞭辟入里,让人茅塞顿开。 | 表示他的分析非常深入,解决了核心问题。 |
这篇文章虽然篇幅不长,但观点鞭辟入里。 | 强调文章内容深刻,没有空话。 |
五、注意事项
- “鞭辟入里”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,口语中较少使用。
- 使用时应注意语境,避免用在过于轻松或随意的对话中。
- 该成语强调的是“深入”,而非“激烈”或“严厉”。
通过以上总结可以看出,“鞭辟入里”不仅是一个表达方式,更是一种思维方式,体现了对事物深层次理解和分析的能力。在学习和工作中,掌握并恰当使用这一成语,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深度和说服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