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捶胸顿足意思是什么】“捶胸顿足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常用于描述人在极度悲伤、懊悔或愤怒时的肢体动作。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人因情绪激动而用力拍打胸口、跺脚的行为,通常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。
一、成语释义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捶胸顿足 |
拼音 | chuí xiōng dùn zú |
出处 | 出自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项王按剑而跽曰:‘客何为者?’……项王瞋目而叱之,左右皆靡。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,自为诗曰:‘力拔山兮气盖世,时不利兮骓不逝。骓不逝兮可奈何,虞兮虞兮奈若何!’歌数阕,美人和之。项王泣数行下,左右皆泣,莫能仰视。”(虽非直接出处,但类似描写常见于古文) |
释义 | 形容人极度悲伤、懊悔或愤怒时,用手拍打胸口,用脚跺地的动作。 |
用法 | 多用于描写人物在情绪剧烈波动时的外在表现,常用于文学作品或口语中。 |
近义词 | 痛不欲生、悲痛欲绝、捶心泣血 |
反义词 | 泰然自若、冷静沉着、无动于衷 |
二、使用场景举例
场景 | 示例句子 |
悲剧发生后 | 他得知亲人去世的消息后,捶胸顿足,痛哭流涕。 |
失败后的懊悔 | 赛后他捶胸顿足,后悔没有听从教练的建议。 |
愤怒的情绪表达 | 面对不公平的待遇,他捶胸顿足,怒不可遏。 |
三、情感表达与文化内涵
“捶胸顿足”不仅是一种身体动作,更是一种情感的外化表现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,人们往往通过肢体语言来传达内心的情感,尤其是在面对重大打击或情绪波动时,这种行为更容易被理解与接受。
它也反映了古人对情绪表达的重视,认为情绪应当有适当的宣泄方式,而不是压抑或隐藏。
四、总结
“捶胸顿足”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成语,常用来形容人在极端情绪下的反应。它不仅是对动作的描述,更是对情感的深刻表达。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可以通过了解这样的成语,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情绪状态,也能在写作或表达中更加生动地描绘人物的心理活动。
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,欢迎继续提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