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陈师道的故事】陈师道(1053—1102),字履常,一字无己,号后山居士,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、诗人,与黄庭坚、晁补之、张耒并称为“苏门四学士”。他是“江西诗派”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,其诗风严谨、质朴,注重格律与用典,对后世影响深远。
陈师道出身贫寒,自幼聪慧,但家境贫苦,生活清苦。他早年丧父,依靠母亲抚养长大,生活非常拮据。但他勤奋好学,立志于学问,最终成为一代文豪。他的诗歌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为主,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。
在仕途方面,陈师道并不顺利,官职不高,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文学理想,不为权势所动,保持了知识分子的操守。他的作品虽不多,但每一篇都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生的执着追求。
陈师道生平简要总结表
项目 | 内容 |
姓名 | 陈师道 |
字 | 履常、无己 |
号 | 后山居士 |
生卒年 | 1053—1102 |
籍贯 | 江苏徐州 |
身份 | 文学家、诗人 |
所属流派 | “苏门四学士”之一,江西诗派代表人物 |
代表作品 | 《后山集》、《后山诗话》 |
性格特点 | 勤奋、清高、孤傲 |
人生经历 | 出身贫寒,早年丧父,靠母抚养;一生清贫,不慕荣利 |
文学风格 | 严谨、质朴、重格律、善用典 |
影响 | 对后世诗歌创作有深远影响,尤其是江西诗派 |
陈师道的一生虽然没有显赫的官职,但他以坚定的信念和卓越的才华,在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。他的故事不仅是一个文人的奋斗史,更是一段关于坚持与清高的精神写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