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六出七擒东和指什么】“六出七擒东和”是一个历史典故,常被用来形容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与政治智慧。然而,这一说法并非完全符合史实,而是后人对诸葛亮功绩的一种艺术化概括。下面将从字面意义、历史背景及实际出处等方面进行总结,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。
一、
“六出七擒东和”中的“六出”指的是诸葛亮六次北伐曹魏;“七擒”则是指诸葛亮七次擒获南中少数民族首领孟获;“东和”则指诸葛亮在外交上与东吴建立联盟,共同对抗曹魏。这些说法虽广为流传,但其中有些细节并不准确。
1. “六出”:根据《三国志》等正史记载,诸葛亮共进行了五次北伐,而非六次。第六次北伐因病去世而未能完成,因此“六出”是后世文学作品(如《三国演义》)中的夸张说法。
2. “七擒”:《三国志·诸葛亮传》中仅提到“七擒七纵”,并未明确说是七次,且具体次数也存在争议。后世将其简化为“七擒”。
3. “东和”:指的是诸葛亮与东吴孙权结盟,共同对抗曹魏,这是诸葛亮外交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综上,“六出七擒东和”是对诸葛亮一生功绩的艺术化表达,强调其军事成就、政治智慧与外交手腕,但部分细节与史实不符。
二、表格总结
| 项目 | 内容说明 | 史实依据 |
| 六出 | 指诸葛亮六次北伐 | 《三国志》记载为五次,第六次未完成 |
| 七擒 | 指七次擒获孟获 | 《三国志》仅提“七擒七纵”,无明确次数 |
| 东和 | 指诸葛亮与东吴结盟 | 出自《三国志·诸葛亮传》,确有其事 |
| 总体评价 | 是对诸葛亮功绩的艺术化表达 | 多见于《三国演义》等文学作品,非严格史实 |
三、结论
“六出七擒东和”虽然是一个广为人知的说法,但它更多地体现了人们对诸葛亮的敬仰与崇拜,而非严谨的历史记载。了解这一说法时,应结合正史与文学作品,避免误解。诸葛亮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、军事家和外交家,其贡献远不止于此,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与学习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