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. 原文
“好读书,不求甚解”这句话出自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《五柳先生传》。原句是:“好读书,不求甚解;每有会意,便欣然忘食。”意思是:喜欢读书,但并不追求字字句句都弄清楚、理解透彻。每当读到有心得的地方,就感到非常高兴,甚至忘记了吃饭。
这句话表面上看似乎是在提倡一种浅尝辄止的学习态度,但实际上,它表达的是一种豁达、自由的阅读方式。在古人看来,读书不仅是获取知识的手段,更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。如果过于拘泥于字面意思,反而可能失去读书的乐趣和灵感。
举个例子来说:
比如一个人读《红楼梦》,如果他只是一味地去查每个词语的出处、历史背景,甚至逐字逐句地分析作者的用意,可能会把这本书读得枯燥无味。而如果他只是沉浸在故事中,感受人物的情感变化、情节的发展,体会到其中的人情冷暖,那么即使没有完全理解每一个细节,也能从中获得很大的启发和乐趣。
再比如现代人读一些哲学或心理学书籍,如果一开始就想要“读懂”每一句话,可能会因为概念复杂而放弃。但如果以轻松的心态去阅读,先了解大致内容,再逐步深入,反而更容易吸收其中的思想。
所以,“好读书,不求甚解”并不是鼓励人们不去思考,而是强调在阅读过程中保持一种开放和灵活的态度。它提醒我们,读书的目的不仅仅是掌握知识,更是培养思维、丰富心灵。
当然,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完全放弃深度阅读。在某些情况下,比如学习专业知识、研究学术问题时,确实需要“求甚解”。但在日常生活中,尤其是面对文学、艺术、思想类的作品时,适当“不求甚解”,反而能让我们更轻松地走进书的世界,获得更多的感悟与快乐。